在整合激荡中前行,环境企业需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

2018-09-21 2110次

并购与整合,是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现象。“一部分企业活得不好,一部分企业在不断创新并且活得很好,这才是最好的行业发展状态”。站在今天看未来,20年后会,“现有的环保公司90%以上可能会消失”。

在当前形势下,面对一些国企并购,有媒体甚至惊呼其为“国企开启收割模式”,很多人也因之抱怨“我们处在了一个最坏的时代”。

对此,有不愿署名的行业专家认为:这种行业激荡与整合,与当前的大局势有关系,也是市场的必然产物,只是在这个特定的阶段更加备受关注而已,市场发展引发并购整合在所难免,大浪淘沙,剩者为王。众所周知,最近出事的很多民营上市企业,也的确有很多冒进的原因。企业需要善于抓住机遇,同时也需要善于认清、保存和积累实力,不犯错或者少犯错。对于企业来说,一时的兴起并不等于可以长久领先。企业发展,拼得是综合实力。

环保基本属于重资产行业。尤其面对最近几年的PPP热潮,央企或一些大型国企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体系比较高,相对民企来说,的确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随着国家严控金融风险政策的出台,很多环境企业受到冲击,行业整合势必加速,但收购的主角肯定不一定都是国有企业。

根据专业机构的研究,在环保产业快速增长阶段,企业通过异地并购、同行业并购实现业务规模的增长和地域的扩张。在2012年开始,产业并购交易的规模开始快速提升。2013被称为“环保产业并购元年”,并购规模从90亿一举迈上200亿的阶梯,产业并购大势正式潮起。2015年,在PPP热潮下,大批央企和外界企业进入环境领域,产业并购达到近十年的峰值,总交易额超过400亿元。

最近几年,环境产业万众瞩目,环境企业发展迅猛,要想保持这样的“繁荣”,一部分要靠内生增长,另一部分则靠并购整合。市场蛋糕是有限的,一些企业吃了,一些必然就会吃不到。

环境企业从最初的小而散野蛮成长,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企业日益成熟,市场竞争也会愈加激烈,再发展,势必要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整合重组,马太效应加剧,一些资本足、技术硬、服务佳的企业留存下来,市场格局逐步稳定。

在当前环境下,接下来,不断折翼的企业或许将通过出售资产等形式,继续寻找出路,行业整合并购趋势将会愈加明显。

在效果时代,伴随环境督察升级,技术支撑作用逐步凸显。当前A/B方阵的重资产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在交易结构设计、政府关系、投融资和项目管理等方面优势,采用拿来主义就是为了避免自身在原创技术快速迭代方面的劣势。


回顾产业发展的最近十年,市场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这逼迫行业重新回归技术思考。与面临的危机相对应,环保市场的真需求得以释放,一系列环保细分市场迎来更多机会。在细分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小而美”的技术型企业,也成为环保产业并购争夺的焦点。很多技术型环境企业已经受到真需求市场的影响,正在快速发展与崛起。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在《中国能源报》最新的主题文章中也向记者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发展初期,企业拼的是‘野蛮生长’,但随着产业进入蜕变期,竞争更多表现在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要在新环境中脱颖而出,企业须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动力。”




关注安通公众号 更多资讯等你来看!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