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飞地经济”的大城市们,或将被企业所抛弃!

2018-07-05 1041次

   飞地经济,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率利用为直接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经济、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在常规的飞地模式中,飞出地(经济发达地区)出资建园区厂房,飞入地(欠发达地区)出人力资源劳动力,飞出地和飞入地双方作为利益共同体取长补短、互补互利,盘活各自的区域经济。

    从2002年江苏的江阴和靖江合作共建园区开始,飞地经济一直都是区域发展领域的热门话题。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飞地的出现是合情合理又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

    比如说全球制造业中心之前是在中国,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早已开始大规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或许未来还将从东南亚向非洲转移。

     一个地方的产业集聚发展大体上呈现出这么一个规律:

  1. 产业新兴

  2. 产业链上下游公司集聚

  3. 集聚导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低附加值环节企业考虑换个人力资源、租金等成本更低的地方

  4. 产业链中部分环节的公司开始转移

  5. 转移完成,又开始了产业新兴、集聚新一轮的循环

    在过去十多年的探索中,全国各地也合作建立了大大小小数百个飞地园区,模式多样,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然而,受制于体制机制,合作大多矛盾不断,困难重重。

总结各地的失败案例,主要还是这三点:

① 搞飞地经济必须得到高层的关爱和呵护。

② 搞飞地经济必须符合优势互补和产业转移规律。

③ 搞飞地经济必须按照市场化的手段运行。

    目前大多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产业发展都达到或超过了阶段c,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区域经济也会随着产业转移发生格局性的变化。为了抵消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飞地模式可以说是给许多城市的一剂良方,既留下了产值又解决了产业本身的问题。


关注安通公众号 更多资讯等你来看!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