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打造世界级“数字湾区”,浙江的底气何在?

2018-07-12 1115次

发展湾区经济,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那么,浙江湾区经济发展什么?

当数字经济成为浙江省委“一号工程”后,这个答案变得清晰——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着力打造世界级“数字湾区”。这也是浙江规划建设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的重要内容和战略选择。

建设“数字湾区”是我省落实

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具体行动

浙江“大湾区”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布局的主导区域,是撬动长三角深化改革和开放的一个杠杆,更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浙江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建设“数字湾区”,打通信息“大通脉”,以数字经济、智慧社会的创新发展,培育湾区经济发展新动能,势在必行。新型产业崛起,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在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双轮驱动下,浙江大湾区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以大湾区为核心发展区域的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增速位居第一,高达28.8%和31.6%,已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在“旧力渐弱,新力将强”的交替期,大湾区各项质量效益指标不断提升,201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92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2.2万元/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7.1%、分别同比增长8.7%、6.2%、3%,持续呈现向好态势。


数字经济引领,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

大湾区作为浙江发展数字经济的主阵地,拥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蚂蚁金服、网易等知名世界级数字经济企业,高科技企业云集;制造业的智能化、商务贸易的网络化、金融业的流量化、社会服务的移动化、生活消费的共享化等风起云涌。尤其是杭州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城市和最便捷的“无现金城市”,被誉为“世界电商之都”和“移动支付之城”。


高端人才集聚,创业创新活力迸发

大湾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家。

从创新投入看,2017年大湾区研发经费(R&D)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1.1%上升到2.4%,明显高于全国2.1%的比重;

从创新产出看,2017年大湾区专利申请总量为328476件,专利授权总量为18580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651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为全国9.8件的2倍多;

从创新主体看,2017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达11.78%,居全国第一位,“创业创新来浙江”已成共识。


体制机制创新,民营经济再焕活力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的深化,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在系列改革的推动下,大湾区已经成为全国“管制最少、门槛最低、服务最好”的地区之一,民营经济再焕活力,平均10个人就有1户市场主体,千人拥有企业34.7户,比全国多出12.8户,大湾区企业在“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占据五分之一席位。


海港优势明显,港口智慧转型加速

空港、海港、陆港、网港“四港”协同,形成了浙江湾区经济区别其他湾区发展独特的优势和条件。港口,目前浙江海洋港口初步形成以宽带网络、视频专网、数据中心、主机服务等为核心港口信息基础设施,充分满足了港口生产的全天候运营需要。

浙江海洋港口信息化在生产作业管理、多式联运、口岸一体化、信息互联互通等关键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全省海洋港口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牢牢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突破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存储芯片等数字经济领域前沿技术组织重大科技攻关与产业培育,将浙江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未来信息技术创新中心。

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进一步落实“1+N”工业互联网建设计划,通过分地区、分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优化升级。加快推动分享经济、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在“大湾区”的持续创新和大规模拓展。深化大湾区滨海经济、港口经济、都市经济的协同创新和分享经济模式,努力建设湾区数字经济创新大走廊。



关注安通公众号 更多资讯等你来看!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