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绕不开这十大路径

2017-12-07 1512次

1、从制造迈向智造:精益化

精益生产这个起源于丰田的生产管理方式TPS,最早就是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而设计的,其两大支柱就是“准时化”与“智能自动化”,与今天智能制造的思路不谋而合。

至今为止,精益已经演变为一种涉及营销、研发、供应链、生产、流程乃至创业的全价值链的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动了全球产业的转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它所追求的“创造价值消除浪费”的思想、方法和工具促进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质量、效率和反应速度的快速提升。

智能制造不可能建立在低效的生产模式之上,精益是必须要走的第一步,而且是投资回报最高的一条路径。因为精益几乎不需要企业做出额外的投资,只是在现有基础上重新配置生产资源就可以获得超出想象的回报。

精益的成功实施并不难,关键在于领导的决心与管理层观念的转变。


2、从制造迈向智造:标准化

标准化是自动化的基础,也是智能制造的前提。

为何汽车这么复杂的产品自动化程度如此之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准化。汽车行业普遍采取的共用平台、通用零部件等策略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

丰田在2000年的时候发起“CCC21”计划,通过将原来的根据整车进行零部件生产改为根据零部件进行整车生产的方法,也就是说标准化的零部件实现批量生产,三年时间成功降低成本30%。反观国内企业,根本不重视或者没有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

标准化当然也还包括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方式,麦当劳是这方面的典型。有了标准化,自动化才能据此开发出来,比如自动焊接,自动装配,假设零部件千变万化,作业方式也不固定,自动化将很难实现,即使实现成本也很高。


3、从制造迈向智造:模块化

汽车和电脑是最早实现模块化的行业,从模块化设计、模块化采购到模块化生产,模块化也是智能制造能否实现低成本满足个性化消费的关键所在。

模块化降低了从设计、采购到生产的复杂程度,标准化的接口和连接方式增加了通用性,降低了制造成本与周期,自动化生产、物流与信息沟通更加容易实现。

房地产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万科借鉴日本的做法,将各建筑模块在工厂建造好后再到工地进行模块化安装,无论是质量、周期还是成本都得到大幅改善。

模块化实施起来相对较难,涉及到行业与企业标准,需要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相互间构建精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为重要。


4、从制造迈向智造:自动化

自动化是智能制造中谈论得最多的,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形象地把其称之为“机器换人”,也做了不断的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

自动化与信息化是实现智能制造投资最大的部分。企业在做自动化改造前千万要慎重,为什么要升级自动化?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合理的投资回报期应控制在5年以下)?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怎样?有何风险?能适应产品的升级换代吗?一定要想清楚,否则成本不降反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力成本的提高,自动化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5、从制造迈向智造:服务化

中国目前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7亿台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美国倡导的“工业互联网”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形成开放而全球化的工业网络,其内涵已经超越制造过程以及制造业本身,跨越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价值链,涵盖航空、能源、交通、医疗等更多工业领域。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设备的联网数据监测、分析和改善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提高产品可靠性和效率。

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可服务的内容也千差万别,互联网+模式下,传统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服务方式来打动客户。


6、从制造迈向智造:个性化

过去30年,市场商品种类急剧膨胀了几十、上百倍。

但高品质、低成本的个性化实现首先取决于你的精益生产水平,也就是精益所倡导的“价值来自真正的顾客需求的拉动”。

其次,个性化实现取决于你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每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精益化水平、标准化/模块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来决定自己的个性化模式,这并不是一件越个性化就越好的事情。


7、从制造迈向智造:生态化

生态化做得最成功的企业当属苹果,苹果利用Mac电脑、iPhone、iPad、iWatch等硬件以及操作系统、iTunes、各种应用APP等软件形成生态系统,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过硬件产品带动iTunes内容消费,获得长期收益。

开放的生态系统是大势所趋。

从2010年的3Q大战之后,腾讯开始反思并开放其平台系统,至今为止,其生态平台接入应用数已超过400万,平台合作伙伴的收益分成就已超过100亿;

企业的竞争正在从单个企业之间逐渐向供应链之间乃至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转变。

凯文.凯利在《失控》中写道:“大企业之间的结盟大潮,尤其在信息和网络产业当中,是世界经济日益增长的共同进化的又一个侧面,与其吃掉对手或与之竞争,不如结成同盟——共生共栖…… 控制的未来是:伙伴关系、协同控制、人机混合控制,人类与我们的创造物一起共享控制权。”

腾讯今天应该感谢当初的3Q大战,让他想清楚了未来的方向。如果你的公司规模很小也没有关系,去加入一个适合你的生态平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会看得更远。


8、从制造迈向智造:全球化

在世界互联互通的今天,当你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需要考虑全球化来配置资源,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全球化资源包括市场资源、设计资源、采购资源和生产资源。

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寻找全球化的市场资源,输出我们的富余产能包括高铁技术等。

采购和生产资源是寻求品质更佳、成本更低的全球物资供应地,中国过去20年就是靠低成本夺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但现在情况正在改变,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制造业成本最低的国家依次为印度尼西亚、印度、墨西哥、泰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美国,中国与美国的制造成本已经相差无几。

制造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除了考虑采购和制造单价外,还需要考虑运输成本增加、供应链复杂化、供应链可视化、交货周期拉长、更高的库存、环保碳排放、质量稳定性、当地劳工政策以及汇率波动等问题。


9、从制造迈向智造:数字化

数字化跟信息化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从人、产品到设备,一切皆可数字化。

产品可以通过PLM/ERP软件,从产品开发设计、物料采购到生产交付全过程实现数字化。

设备可以通过PLC、传感器等将运行数据传给MES、互联网等网络,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优化设备的后续运行及数据的其他应用。

这意味着在“工业4.0”时代,第一次有可能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通过数字化进行互联互通!

每个行业特征与企业基础不同,实现数字化的先后顺序也就不同。对于那些流程型的制造行业,因为他们的制造模式中大部分工序已经连接起来,并且自动化程度高,一些设备数据已经可以自动采集,因此数字化的难度相对较小。

而对于离散型的制造行业如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电子电器、家居用品等,由于制造工序、零部件都很分散,且数量庞大,想实现连接确实困难。因此,这些行业的可行做法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逐步实现。


10、从制造迈向智造:智能化

与消费品的智能化相比,工业品的智能化其实更为迫切。所有设备都需要加入智能控制模块,进行加工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控制,配备标准数据接口,可与企业MES系统或其他信息系统连接,这些工业大数据经过智能软件系统的运算分析将帮助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故障,降低能耗。

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更加复杂,你需要完成以上所说的精益化、标准化、模块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转变,自动化与数字化的投资也会很大。

智能制造是一个复杂系统,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你不必一步到位,可以逐步提升精益化、标准化、模块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方面的水平,重要的是弄清楚你这样做的理由以及恰当的投资回报。


中国制造已经走过了30年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我们至今还拿不出一款真正的世界级产品。未来30年,中国制造需要从重速度轻质量转变为重质量轻速度,需要在以上十大领域进行持续创新,从商业模式、技术以及管理方面实现向中国智造的转型。


关注安通公众号 更多资讯等你来看!

推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