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 苏州 | 何以成为改革开放“模范生”?

2018-12-21 1487次

苏州除了张家港精神,还有昆山之路、园区经验并称改革开放三大法宝。


“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人在改革开放中培育、塑造出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这是一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一种科学务实的创新精神,是一种敢争一流的创优精神,促进了张家港的大变化、大发展。


“昆山之路”的成功经验,在于他们“不等不靠、埋头苦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这让昆山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不断走向辉煌,稳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


“园区经验”的成功要诀,在于认真践行科学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互动并进发展路径,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实现了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工业化初期向后工业化阶段的巨大跨越。


改革开放四十年,苏州这座江南小城,锐意进取,勇立潮头,一跃发展为闻名遐迩的国际化大都市。苏州的沧桑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奇迹的一个缩影,是改革开放非常成功的一个典型“模范生”,其成功之路值得总结和提炼。




在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苏州的国民经济总量只有不足32亿元,虽然也设有三个城区,但城区常住人口只有56万人。


然而,温和儒雅的苏州人,实际上却是敢想敢闯敢干敢担当,实现了几个大赶超和大跨越:


1987年,苏州的国民经济总量达到127亿元,首超杭州;


1988年,达到165亿元,十年增长了五倍;


1996年,达到1002亿元,首超深圳;


1998年,达到1250亿元,这十年又增长了五倍多;


2008年,苏州的GDP达到6701亿元,十年之中又增长了五倍多;


2017年,苏州GDP达到17320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541倍,居全国第七位。


苏州以占全国不足0.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近8%的进出口总值、2.2%的国内生产总值、1.2%的财政收入,下辖四个县级市均进入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名。



苏州到底是如何成为改革开放“模范生”的?一起来归纳下——


“模范生”苏州的学习经验。苏州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并且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实践,敢想敢闯敢干敢担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早在改革开放的帷幕拉开之初,苏州等苏南地区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集体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掀起浪潮,形成了赫赫有名的“苏南模式”,不久又大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和吸引外资,混合型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自我革命,不断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四十年来,苏州在全国率先创办了第一个出口加工园区,自费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力推简政放权,重心向下,并支持鼓励张家港、昆山等县市创办了多个保税区,县域经济跃起了“六只虎”。


抢抓机遇,做善学敢闯的“弄潮儿” 。四十年来,苏州人抓住了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浪潮,抓住了深化企业改革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大浪潮,也抓住了浦东开发开放、中国入世、外贸体制改革、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浪潮,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自主创新,率先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圳特区敞开大门拥抱世界开放的“朝气”,浦东后来居上先行先试敢啃硬骨头的“锐气”,自贸区制度深改、负面清单式、一流营商环境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大气”,以及新加坡产业园区的好经验好办法……苏州这个“旁听生”“自费生”,就像诸葛亮草船借箭那样,把这些统统学到了手,让自己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弄潮儿”。 


突破羁绊,以开放创新引领改革。四十年来,苏州人从简易的纺织服装、塑料橡胶和家用电器等产业起步,从小作坊、半机械化一路发展到信息化、智能化;从江南市场到全国市场,一路发展到全球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更以改革开放和创新升级引领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有生物制药、纳米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等大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茁壮成长。


共荣共享,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四十年来,苏州迅速发展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先驱典范。一方面,乡村和城镇同时发力、共同发展,郊区乡镇体现经济实力,中心城区体现繁荣繁华,小城都市化、集镇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产业园区化。另一方面,社会事业发展均等化、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共享化建设阔步向前。





关注安通公众号 更多资讯等你来看!

推荐资源